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名画家张择端的杰作,然而这件国宝自北宋以后就失传了,几百年间人们对它的真实面貌一无所知。直到1952年,37岁的杨仁恺在对一批从故宫流失、最终在末代皇帝溥仪处收缴的历代法书名画进行鉴定时,慧眼发现了这一稀世珍宝。

  《书摘》杂志摘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005年1月版《大家》中的一篇文章,记述了杨仁恺发现《清明上河图》重见天日的经过。

  1945年8月12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三天,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图皇帝溥仪准备逃往日本,在他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批当年北京故宫秘藏的历代法书名画,数量多达100余件。七天后,溥仪在沈阳被截获,这批随身携带的古玩书画也一同被收缴。其中就有后来被发现的《清明上河图》。

  杨仁恺回忆说,事实上,当年溥仪准备出逃到时,所带的《清明上河图》不是一件,而是三件。在这三件当中,溥仪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个是真的。后来他带的这100多件东西由东北人民银行转给了东北博物馆收藏。1952年清理这批文物的时候,我也去了。当时我正好在东北文化部工作,我记得,当时我到那儿一看,发现工作人员在初步整理的时候,把画得很工细的明朝苏州《清明上河图》的片子选了出来,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却被放在旁边,没有被选上。

  在中国画史和明清以来有关笔记中,人们对《清明上河图》历来都极为重视。北宋年间此图从宫里流失,不知去向。此后,民间流传著许多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仿作,均大同小异,其临摹的是否就是张氏的原作,也一直是个谜。杨仁恺说,在那之前他也只在文献里看见过关于此图的记载。他当时凭经验,就找到了《清明上河图》的真迹。

  杨仁恺当时的依据是:第一,这幅画的编年没有问题,而且它的内容和《东京梦华录》里的记载是一致的。比如,当时开封的桥是木头桥而不是石头桥。第二,它是民间的风俗画,风味十足,非常细致,具有宋代国画的时代原貌。而其余那两张仿造的苏州《清明上河图》,一看就是坊间货,内容和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对应不起来,另外,从画本身的技法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杨仁恺说,对于宋朝的原作,多年来他从各种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结果,一看到那张画,想象中的很多细节都和它一拍即合,“当时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绝!我那时候心里非常激动,真没想到,此生我还能看到它的原作!”因为从北宋“靖康之乱”算起,此图已“隐迹”了足有800年了。

  杨仁恺是中国著名的书画鉴定大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幼年丧失,家道中落,勉强就读于旧制高中理科,辍学后在成都一家私立女子中学教语文和历史,学校附近的古玩街时常令他流连忘返。1945年,30岁的杨仁恺来到北平,在琉璃厂书肆坊间多所浏览,见识到很多法书名画,逐渐练就了鉴别古书画的深厚功力。

  十多年前,杨仁恺推出巨著《国宝沉浮录》,详细记述了被末代皇帝溥仪等人从故宫偷运出去的一批中国历代法书名画的经历。这些国宝曾落脚于天津,后被藏在长春伪满皇宫中,1945年,除被仓皇出逃的溥仪带走部分外,其余的均遭驻守皇宫的伪满士兵乘乱洗劫,流失民间。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这批法书名画虽有部分被收缴或从市场上购回,回归故宫,但仍有相当数量不知下落。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名画家张择端的杰作,然而这件国宝自北宋以后就失传了,几百年间人们对它的真实面貌一无所知。直到1952年,37岁的杨仁恺在对一批从故宫流失、最终在末代皇帝溥仪处收缴的历代法书名画进行鉴定时,慧眼发现了这一稀世珍宝。

  《书摘》杂志摘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005年1月版《大家》中的一篇文章,记述了杨仁恺发现《清明上河图》重见天日的经过。

  1945年8月12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三天,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图皇帝溥仪准备逃往日本,在他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批当年北京故宫秘藏的历代法书名画,数量多达100余件。七天后,溥仪在沈阳被截获,这批随身携带的古玩书画也一同被收缴。其中就有后来被发现的《清明上河图》。

  杨仁恺回忆说,事实上,当年溥仪准备出逃到时,所带的《清明上河图》不是一件,而是三件。在这三件当中,溥仪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个是真的。后来他带的这100多件东西由东北人民银行转给了东北博物馆收藏。1952年清理这批文物的时候,我也去了。当时我正好在东北文化部工作,我记得,当时我到那儿一看,发现工作人员在初步整理的时候,把画得很工细的明朝苏州《清明上河图》的片子选了出来,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却被放在旁边,没有被选上。

  在中国画史和明清以来有关笔记中,人们对《清明上河图》历来都极为重视。北宋年间此图从宫里流失,不知去向。此后,民间流传著许多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仿作,均大同小异,其临摹的是否就是张氏的原作,也一直是个谜。杨仁恺说,在那之前他也只在文献里看见过关于此图的记载。他当时凭经验,就找到了《清明上河图》的真迹。

  杨仁恺当时的依据是:第一,这幅画的编年没有问题,而且它的内容和《东京梦华录》里的记载是一致的。比如,当时开封的桥是木头桥而不是石头桥。第二,它是民间的风俗画,风味十足,非常细致,具有宋代国画的时代原貌。而其余那两张仿造的苏州《清明上河图》,一看就是坊间货,内容和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对应不起来,另外,从画本身的技法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杨仁恺说,对于宋朝的原作,多年来他从各种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结果,一看到那张画,想象中的很多细节都和它一拍即合,“当时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绝!我那时候心里非常激动,真没想到,此生我还能看到它的原作!”因为从北宋“靖康之乱”算起,此图已“隐迹”了足有800年了。

  杨仁恺是中国著名的书画鉴定大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幼年丧失,家道中落,勉强就读于旧制高中理科,辍学后在成都一家私立女子中学教语文和历史,学校附近的古玩街时常令他流连忘返。1945年,30岁的杨仁恺来到北平,在琉璃厂书肆坊间多所浏览,见识到很多法书名画,逐渐练就了鉴别古书画的深厚功力。

  十多年前,杨仁恺推出巨著《国宝沉浮录》,详细记述了被末代皇帝溥仪等人从故宫偷运出去的一批中国历代法书名画的经历。这些国宝曾落脚于天津,后被藏在长春伪满皇宫中,1945年,除被仓皇出逃的溥仪带走部分外,其余的均遭驻守皇宫的伪满士兵乘乱洗劫,流失民间。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这批法书名画虽有部分被收缴或从市场上购回,回归故宫,但仍有相当数量不知下落。

·上一篇文章:《清明上河图》作者的身世之谜
·下一篇文章:人体模特的双重人生:以艺术的名义裸露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
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相关内容

人在画中游 科技让《清明上河图》绽放别样魅力

邓瑞璇

伦勃朗学生作品水平之高 专家都分不清楚是否真迹

佚名

老太太临终前说缝纫机里有宝 打开是毕加索真迹

佚名

卡拉瓦乔真迹在东京首展

佚名

《清明上河图》画了多少把伞

佚名

赝品画作变名家真迹 预计成交价高达1874万

佚名

80件庞莱臣虚斋名画亮相南京 宋徽宗真迹最惹眼

泱波

达·芬奇真迹造访台湾 组图

吴景腾

李叔同真迹展天津开展 图

刘东岳

毕加索真迹被盗后下落不明 或被烧成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