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俊东 点击数:

赵无极作品

    最近,赵无极、吴冠中、范曾在胡润艺术榜公布的“2009年作品成交额前50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中名列三甲。89岁的赵无极以2.4亿元荣登榜首,91岁的吴冠中2.2亿元排名第二,72岁的范曾则以1.5亿元位列第三。这三个人中,真正意义上纯粹的中国画家只有范曾一人,本应可喜可贺,但笔者内心还是感到了“杞人忧天”式的一些凉意,有很多话不吐不快。

    范曾先生曾以大师自许,一些收藏者也认为范曾的作品在市场“紧俏”,想必已经登上了当代中国画艺术的高峰。笔者认为衡量一个画家是不是大师基本有三个条件,第一是雅俗共赏。如吴昌硕、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不但老百姓喜欢、评价高,书画专业人士更喜欢、评价更高;黄宾虹先生的作品,由于水墨层层积染、墨一层层叠上去,画面又黑又重,虽然非专业人士的普通百姓比较难接受,但专业人士几乎均交口称赞,所以也被公认为上个世纪的书画大师。而范曾先生的画画得真的“漂亮”,细细的线一勾勒,上颜料晕染一下,题上些什么历史人物故事的有关典故文字,似乎很有文化,很多老百姓都觉得很像,很喜欢,但大多数专业人士却不喜欢。原因是中国画第一位的就是笔墨,笔墨体现在线条中的内蕴和格调,一根具有笔墨内美的墨线出来,变化丰富,气象万千,作者的修养、风骨、格调、境界等都随着墨线自然流淌出来,每一根墨线都有生命张力,都神彩焕然。刚刚去世的张仃先生讲,“我宁可看八大山人的几根线,也不愿意看郎世宁画得那么满。笔墨就像斗牛:惊险、冲突,变化莫测,乐在其中。”当然欣赏高格调、高境界的笔墨是需要一定专业欣赏能力的,也许非专业人士体会不深。而反观范曾先生的线条,几乎全是等粗细的白描线条,力度、顿挫、枯润、节奏、粗细几乎都一样,千篇一律,似乎是机械加工出来的,孱弱无力、苍白无味,毫无内蕴而言。因而范曾先生只能用“俗”来赢得大众,却不能用“雅”来征服专业的收藏家和评论家。

    第二个标准是承前启后。纵观整个中国书画史,历朝历代的大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承前启后。简单说就是既要深挖传统,有古代书画经典的影子,又要提纯创新形成自己的风貌。而范曾先生只有自己的风貌,却看不出他的作品中有历代经典的影子和血脉。拜赏范曾先生的人物画,更多的人喜欢评价为“连环画风格”,人物造型千篇一律,习气很重。如画儿童就是红脸鼓腮,老者则白发须眉,人物的情态大多是闭眼睛,要么就是怒目圆睁。如果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重复率很高,进入一种程式化的固有模式,其实已经走向工艺品了。另外,连环画就是连环画,即使把连环画放大到丈二、丈八的巨幅尺寸,它还是连环画。

    第三个标准是要过书法关。范曾先生自言善书,其实他的书法自娱自乐随便写写还可以,如果按照书法艺术的标准去衡量,就不是浸淫传统经典碑帖出来的东西,毫无传统风格可言。其书风有故意“不停提按”、“颤笔”的所谓自家风格,但这种风格太刻意、做作了,不是大道。其实所谓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形成,糊涂乱抹、张牙舞爪也是一种风格,关键是这风格的格调怎么样。前面提到范曾先生画作中的线条苍白、千篇一律,主要原因就是范曾先生的书法不过关,尤其是没有深入临写过篆隶的经典碑帖。范曾先生写行草书,其实篆隶遗韵是行草书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篆隶遗韵,行草书不可能高古。纵观中国绘画史,凡是中国画大家都是大书法家,书法这一关不过,成就不了中国画大师。上个世纪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人之所以把中国画推向一个很高的高度,就是得益于他们的书法造诣。书法不过关,线条就不沉实、厚重,线条中也没有丰富的内蕴,更谈不上金石气和书卷气。宾虹老人讲:“流动中有古拙,才有静气;无古拙处即浮而躁。以浮躁为流动是大误也。”可见,线条中的静气并不是我们不用控制的一种中锋水平运动的简单挥运,它需要以古拙为支撑,那么古拙从何而来,古拙只有从秦篆汉隶的遗韵中可以略得一二,所以这也是吴昌硕一生临习石鼓文、黄宾虹一生研习古篆、古文字的原因。另外,“简”是中国画的大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齐白石画人物高度简练,一个人物用几根线可以数得过来,根根果敢,根根沉实,根根似金刚杵,气韵生动、变化万千,而范曾先生人物画造型勾勒的线条却很多、不够简练,而其又细又繁又飘的原因也是书法不过关。只有过了书法关,线条锤炼得炉火纯青,下笔才会高度概括和简练,才会大胆、果敢、肯定,自然携风带雨,气息滚滚而来。范曾先生离中国画大师还有很远的距离。

    有识者讲,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和他的市场价格是两回事,艺术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有火热的市场,这是因为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市场混乱、不规范。放在短时间内,可能可以,但如果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不说太长,只要十年、二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是艺术水准高的艺术家有好的市场,不然就不会有“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老话。

    范曾先生的画不仅贵,而且十分好卖。一次展览,销售额就可能有数千万元。但是,笔者认为,以范曾先生现有的绘画水平是无法真正长期支撑其画价的。书画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投资范曾先生更须谨慎。

    物质利益可以粉碎一切,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能卖钱是好事,但如果因为作品能卖钱而毁掉一个艺术家就得不偿失了。中国书画有一个标准叫“人书俱老”,黄宾虹先生在80岁的时候才初步显现自己的风格,范曾先生今年才72岁,所以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可以学习补课。出此批评拙言,也算是善意的相劝吧,笔者对艺不对人,并无恶意。 

·上一篇文章:杭州双年展“会诊”中国画危机 中国画OUT了?
·下一篇文章:装置艺术市场面面观 谁来拯救繁华背后的落寞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
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相关内容

150件中阿艺术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

佚名

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佚名

毕加索一幅失窃作品失而复得

佚名

永远的“旅之绘本” 94岁绘本大师安野光雅走了

佚名

中青年石雕艺术作品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

佚名

自强不息—叶浅予自选速写作品研究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

佚名

2020年弗里兹及大师展宣布取消

张天宇

英国将拨款15.7亿英镑助艺术界脱困

佚名

“文化抗疫莲一心——澳门美术作品展”开幕 展现抗击疫情动人画面

郭鑫

设计大师梅顿·戈拉瑟辞世 享年91岁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