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油画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布格罗

布格罗
William Bouguereau
法国
1825-1905

新古典主义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1825 – 1905) ,於1825年11月30日出生在La Rochelle(在法国西部沿海)的一个酒庄,早年由一位担任教区牧师的叔父Eugene教育,他从新旧约圣经与神话故事中学会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且也学习绘画课程,获得了Bordeaux Ecole des Beaux-Arts(一所当地美术学校)的人物像首奖。

 

他21岁时前往巴黎进入Francois-Edouard Picot工作室,并开始参加the Prix de Rome(一个美术奖项)的竞选,在1850年获奖,补助他到罗马的Villa Medici(法兰西学院的意大利所在地)进修四年,他把握机会研究文艺復兴时代的大师名作,同时也广泛旅游了意大利的农村,这段时期的经歷奠基了他日后的风格与主题。回到巴黎后,他常在沙龙展出,作品广受公眾与批评家欢迎,也被代理销受到美国与英国,并且获得许多奖项,在1859年受封,1876年获得 Legion of Honour(荣誉爵位),一度成為Academie des Beaux-Arts of the Institut de France的四十名成员之一,这是法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此后又成為比利时与西班牙的荣誉爵士、荷兰皇家美术学院的院士。他是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

 

1883年他成為沙龙领导人,致力於提升新进美术家的福利,并在学院中教课。最终在1905年8月19日去世。之所以会选择Bouguereau的作品是因為以天使与神画為主题的画作,另外还有女祭司那一幅。如果把神话故事纳入奇幻的选题,奇幻的疆界将可以延伸至更深隧的时代,也更能表现出一脉相承的悠远歷史;或许也可以观察西洋艺术发展对於奇幻画作的影响。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绘画风格:

 

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是19世纪末著名的法国学院派画家,毕业于巴黎的朱利安美术学院,在1850年得罗马奖学金。他一生坚持唯美主义的学院派风格,打击压制后起的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很受当时人的欣赏,现代对他的作品也大有人赞美。由于他的夫人也是他的同学,所以当时受夫人的影响,极力帮助女性画家举办画展。

 

他的名言是:“先生!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人们必须寻求美和真,必须使作品达到极致。只存在一种画,就是能把毫无瑕疵的美和完善呈现到人们眼前的画,如同委罗内塞和提香的作品一样。”

 

布格罗在美术界虽然是逆历史潮流的人物,但他的作品确实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有时为了追求完美,他也不惜篡改现实。所以他的作品经常取材于古代的神话,以超出现实的美展现出来。

 

布格罗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

 

在布格罗的画作里,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妇女,仙女和农村姑娘等人物。其环境多为乡间丛林,宁逸静瑟

 

布格罗作为十九世纪最具实力及影响力的学院派画家,在美术史上所受的礼遇是极不公平的,因为他几乎被历史遗忘了。

 

 

什么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

 

产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代表人物是大卫及安格尔。

 

画家作品内容多为表现历史及神话题材而创作的,主要表扬正义及革命精神;而画风则追求典雅古朴的感觉,特别重视素描功夫。

 

 

法国画家布格罗(1825-1905),被归纳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Victorian Neoclassicism(又称革命的古典主义,产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代表人物是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及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该画派画家作品内容多为表现历史及神话题材而创作的,主要表扬正义及革命精神;而画风则追求典雅古朴的感觉,特别重视素描功夫。无疑的,布格罗完全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布格罗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他过人的天赋,因此他叔叔将他送到曾在安格尔画室受过训练的Louise Sage那儿学习,在短短的三年内就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力。往后他陆续在波多尔画室及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由于成绩特出,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到意大利学习。在意大利佛洛伦萨他积极研究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的宗教壁画,后来成功学习到了拜占庭式仿古画法,极受赞赏。而在罗马,阿列格利·柯列乔(Correggio)那笔下灵动气韵的女性和那跃动着不倦生命力色彩的画面启发他去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对待绘画。在他努力钻研下,终于我们看到了于他画里那灵动有生气的孩童及女性形象,闪耀生命力的眼神、优雅的姿势及梦幻式的画面。

 

从1851年《兄弟之爱》开始,他绘制了大批的乡村田园情调的作品。农妇、乡下小孩、流浪者、吉普赛女郎、牧羊女等等都成为了他作品下单纯、善良、美丽的形象,其身上穿着的衬衫、格子图案的意大利地方服饰、绝不重覆的服饰配搭是他在意大利四年取经行所看到并记录下来的,且自画家魔术般的手底下都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且色彩瑰丽的诗歌般的作品,而从画中也阐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唯美情怀的追求。在当时的年代,他的画非常受欢迎,特别受到英美两国民众的青睐,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大众对于他那种对唯美的诠释感到不可思议且喜爱万分,可说是继安格尔以后的另一个把古典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巨匠,甚至认为他可以媲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同样以温柔婉约的画风取胜,擅刻画典雅气质的女性形象。

 

但为何这样大师级的人物却在美术史上名不经传呢?为何更为人知晓的却是与他同期的印象派画家呢?

 

原来像布格罗这种被高度理想化及完美无瑕的技巧所呈现出来的细腻画风,在当时却遭到了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及评论家所攻击,称其‘机械’和‘滑腻’的艺术不能与时并进。尤其在那个印象派得令的年代,许多时髦的现代艺术家纷纷呼吁释放艺术,同时杯葛保守的艺术沙龙,身为学院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布格罗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了鼓吹现代艺术风气下的艺术牺牲品。更甚的是在他去世后,由于印象派追随者把持艺坛相当长的一段日子,因此持续将他的作品封锁于博物院,不见天日。他的名字甚至绝迹于所有美术书籍,所以往后的半个世纪几乎无人了解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画家之作品。这与布格罗生前所受的荣誉完全相反。试想想,他数届兼任法兰西艺术协会主席、法兰西学院院士、官方沙龙评委会主席等,但死后却遭到如此对待。难道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是,当拉斐尔及安格尔死后,艺术史家都能给予正面的评价,而布格罗呢?他的作品遭到了埋藏!这于画家本人,或整个美术史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羞辱。

 

这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博物馆重新架上他的作品后,才再度成为普罗大众最喜爱的十九世纪的画家,而且再将他的作品纷纷印制成印刷品、海报等加以收藏。近几十年来,他的作品又重新在拍卖行里成为收藏家们竞相争夺的对象,他那些充满了田园情调的画面的复制品几乎是西方仿古绘画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其作品又重新成为一些艺术史家研究的对象。真是峰回路转,艺术风潮的走向永远叫人无法捉摸。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不论哪个年代,人们普遍上都有追求美的欲望,像布格罗这样把理想情调及唯美风格诉诸于画面中,却能让观者从繁嚣忙碌的现实中暂且抽离,而投入其所设置的诗歌般的世界里,感受宁静里永恒不变的情感,并享受那单纯的、和谐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洗涤心灵、释放灵魂的效果。毕竟艺术还得为大众服务,过于高深莫测的艺术理论只能成为少数人的活动,不免曲高和寡而成为奢侈品。中国诗仙李白最让人通晓的是他那最简明易懂的静夜诗,抒发的是单纯的思乡情结;而德国乐圣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最令世人喜爱的必然是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里的「快乐颂」,旋律简单但听来欢畅无比......他们都能让世人心诚悦服,那为何布格罗为何不能呢?

 

而且呢,让人更明白一些艺术规律,画画究竟是忠于自己的事,只要情感真挚,就定能让人欣赏的,而不该朝秦暮楚,跟着流行走。古典写实风行了数百年仍持续发烧,就表明了它的位置所在。到今时今日,虽然百家齐鸣,各派学说都有自己的一套,但油画的发明终究始于古典写实,尤其那完整素描教学对于加强造型的理解及掌握,仍是最具绩效的。今日若是有人认为他是属于旧时代的产物而加以排斥,反而忽略了其中的菁华,那吃亏的肯定是自己,说不定还是整个艺坛。如同现在中国的情况,越来越多人讨伐苏派绘画,认为那是旧时代玩意,不合时宜,却不知原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总不能屎拉不出就赖地硬呀!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出现像布格罗或安格尔这样的人物,更遑论拉斐尔那类级的大师?还没走到极致的情况下就想把它丢弃,老见风转舵那这艘船什么时候才能到岸呢!

 

从布格罗的画里,我们能也看到他对古典绘画规律的高度服从,自画面构成到技法表现,自题材内容、形式,到人体造型和谐与曲线美的把握上他都能一一遵守并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曾告诫学生观察及素描的重要性:

 

条规不占重要的位置......在一个画家的最初的基本教育中。观察与练习是画家在有生之年中都必须保持的......我们永远都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体会及技法知识,而我最想强调的是,就算有热切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都无法弥补练习不足所带来的缺失,还有比有着伟大的构思却因技术上的缺失而无法完成画作,更让画家困窘的事吗?

 

可想而知,在布格罗眼里,绘画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即素描的练习。同期印象派Impressionism画家德加(Edgar Degas)及马奈(Edouard Manet),虽然在画面色彩及题材上的追求不再与古典派相随,但其绘画最早年其实也在古典绘画里浸淫了好些日子,受古典精髓启发了很多相关于造型及结构的理解,因此在一众印象派画家里,他俩的人物造型及素描功夫属于最扎实的,对人物的内在精神刻画也最传神。

 

而有趣的是,在十九世纪某个公开的场合上,印象派大师德加及莫内(Claude Monet)同时被某记者问到他们哪个十九世纪的伟大画家能在二十世纪持续绽放光彩,经过执拗,双方达到共识而只认同一人 ---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Adolphe-William Bouguereau)。

·上一篇文章:毕加索 - Pablo Picasso
·下一篇文章:杰昂·米罗-Joan Miro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
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